【置顶】2024年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各主题赛事报名信息(更新中)


2024-06-26 浏览量:[]

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是在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指导下,由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和 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联合主办,专门面向在校研究生的全国性赛事,秉承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 以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参与为支撑”的运作模式,旨在通过竞赛和激励的方式,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助力国家急需、重点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2024年共设置19项主题赛事。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陆续整理和更新与我校研究生培养学科和专业相关的主题赛事信息,欢迎广大研究生关注和参与。大赛官网:https://cpipc.acge.org.cn/

 

一、“华为杯”第二十一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

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以下简称“竞赛”)是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指导,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的“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之一,是一项面向在校研究生进行数学建模应用研究与实践的学术竞赛活动,是广大在校研究生提高建立数学模型和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科研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的大平台。竞赛组委会秘书处常设东南大学,2024年第二十一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由山东大学承办。本届竞赛赞助单位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参赛团队报名

1.竞赛参赛对象是中国(含港澳台地区)高校、研究所的在读研究生(硕士生、博士生)和将于2024年秋季学期入学的研究生(硕士生、博士生),以及国外大学在读研究生和国内大学在读国际学生。

2.研究生组队参赛(每队3人,专业不限)。除2024级研究生外,其他年级研究生不允许跨校、跨单位组队参赛。参赛研究生请登录“研创网”注册账号,并由队长报名参赛。参赛团队报名起止时间为:2024年6月1日(周六)8:00至2024年9月17日(周二)17:00。

(二)参赛团队缴费

学校统一为参赛团队缴纳报名费300元

(三)竞赛时间及方式

1.竞赛时间:竞赛定于2024年9月21日(周六)8:00至2024年9月25日(周三)12:00举行。

2.试题下载与校验:各参赛队队长可于2024年9月20日8:00起登录“研创网”,下载“试题ZIP包”,同时下载竞赛指定的“MD5码校验工具”,校验“试题ZIP包”。

3.试题解密与论文编写:各参赛队队长于2024年9月21日8:00起登录“研创网”查看试题解压密码,解密试题,使用《竞赛论文标准文档》编写竞赛论文。

4.“竞赛系统”论文提交:各参赛队队长使用指定的“MD5码校验工具”,提交PDF格式论文的MD5码时间为2024年9月24日(周二)12:00至2024年9月25日(周三)12:00;上传PDF格式论文时间为2024年9月25日(周三)14:00至2024年9月26日(周四)24:00。

5.竞赛纪律:竞赛期间,指导教师不得与参赛选手进行任何形式的赛题交流;参赛队不得与队外任何人讨论赛题内容(包括网上)。参赛研究生培养单位应尽力为队员提供必要的竞赛条件,督导参赛队员遵守竞赛纪律。

6.违规处理:参赛队员必须遵守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引用文献必须注明来源。竞赛专家委员会将对所有论文进行相似度检测,相似度高于某阈值(由专家委员会确定),一般判定为“违规论文”,必要时进行人工判断。引用他人程序也需明确标注引用来源,否则按抄袭认定为“违规论文”。组委会将严肃处理参赛学生的违规行为,取消其获奖(包括成功参赛奖)资格,对于情节严重者将处理结果通报其所在培养单位。

(四)奖项设置

1.竞赛设立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华为专项奖、“数模之星”冠亚季军、“数模之星”提名奖、成功参赛奖、优秀组织单位、先进个人等奖项。

2.一、二、三等奖获奖队数原则上不超过参赛队总数的1.5%、13%、20%。本届竞赛拟评选一等奖240队左右,奖金0.25万元/队。国(境)内外参赛队分开评奖,具体数量由组委会根据参赛情况确定。

3.经专家委员会讨论,从赛事一等奖队伍中推荐至少12支队伍(每道赛题2支队伍)参加“数模之星”答辩,按各赛题集中评审时成绩遴选,论文得分高者优先。若承办单位没有队伍入选的情况下,可推荐1支一等奖获奖队参加。

4.参加答辩队伍前三名将获“数模之星”冠军、亚军、季军,奖金分别为5万元/队、4万元/队、3万元/队;参加答辩的其余队伍获“数模之星”提名奖,奖金1万元/队。

5.华为专项奖奖金总额10万元,专门奖励选择华为赛题、竞赛成绩在华为赛题中排名位于前16名的参赛队。其中:一等奖4队,奖金1万元/队;二等奖12队,奖金0.5万元/队。由评委在已经评审获奖的华为命题参赛队中按评分高低顺序评定,在颁奖大会中单列程序授奖,颁发获奖证书。

(五)赛事官网

https://cpipc.acge.org.cn/cw/hp/4

 

二、第三届中国研究生“双碳”创新与创意大赛

中国研究生“双碳”创新与创意大赛于2022年发起成立。赛事以“创意启迪智慧、创新驱动发展”为理念,围绕“智慧双碳,创享未来”为主题,以激发研究生创新创意意识,提高研究生创新和实践能力,为国家、社会和企业培养创新型人才。

(一)大赛主题及参赛项目要求

1.大赛主题:智慧双碳,创享未来

2.项目要求:参赛项目须围绕“智慧双碳,创享未来”主题,紧扣新能源、储能、低碳、节能减排、碳捕集、碳市场等领域,以环境与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海洋科学技术、生物医药技术、未来人居设计、社会创新设计等前沿技术与设计打造具有社会意义和产业价值的作品,挖掘具有前瞻性、先导性和探索性技术与产业相结合的创新项目。参赛项目根据选题可选择专家命题赛道或企业赛道(另行发布)参赛。

3.专家命题赛道

1)赛道一:双碳+环境与绿色科技

2)赛道二:双碳+新材料与新能源

3)赛道三:双碳+电子与信息

4)赛道四:双碳+设计与制造

5)赛道五:双碳+低碳生活与生命健康

6)赛道六:双碳+政策、机制与体系创新

7)赛道七:双碳+农业生产与环境

具体赛道命题内容详见《大赛参赛指南》,若有新增赛道、赛题,会及时发布于官网,敬请关注。

4.企业赛道

本届大赛将持续与相关企业对接,另行发布企业命题,请感兴趣的参赛选手随时关注大赛官网。

(二)参赛对象及方式

1.参赛对象:中国内地(大陆)、港澳台地区在读研究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已获得研究生攻读资格的大四本科生(需提供研究生录取证明)和经推荐的海外院校研究生均可参赛。

2.参赛方式:参赛选手须以组队方式参赛,每队人数为3-6人,专业不限。各参赛选手由所在单位负责审核,确认报名参赛资格。参赛队伍中若有本科生参加,须由研究生作为队长注册,且本科生比例不高于50%。同一名学生仅可报名参加1支队伍,允许跨校、跨单位组队参赛,以队长所在培养单位作为队伍的参赛单位。

3.指导教师说明:每支队伍可配备1-2名指导教师,指导教师须为参赛队伍所属培养单位的正式教师,每位指导教师指导参赛队伍不超过3支。

4.其他说明:大赛规定的报名截止时间后不能对报名信息进行调整或更改,包括但不限于团队名称、成员、排序以及指导教师等。

(三)作品提交要求

1.作品提交:参赛选手通过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官方网站(https://cpipc.acge.org.cn/)进行报名与作品提交,同一作品不可同时参加专家命题赛道和行业企业命题赛道;参赛队伍/队员曾在往届“双碳”创新与创意大赛中获得过二等奖及以上奖项的,需在作品文件中说明参赛作品与获奖作品相比较的新进展和新成果;提交的作品材料中不得体现学校、学院或导师等影响比赛公平的信息;参赛选手须根据模板提交创新计划书及其他可选辅佐材料,由参赛单位负责进行校级审核。大赛规定的项目提交截止时间后不能对作品进行调整或更改。

2.知识产权:参赛作品(包含但不限于方案、作品等)知识产权归参赛者所有。组织方在征得参赛团队负责人和指导教师同意后,可将参赛作品及相关信息供大赛合作方有限查询。

3.公平竞技:参赛者禁止在指定考核技术能力的范围外,利用规则漏洞或技术漏洞等不良途径提高成绩;禁止在比赛中抄袭他人成果,一经发现将取消比赛成绩并严肃处理。

4.注意事项:大赛期间报名及其他材料的提交均采用线上方式进行,大赛使用语言为中文和英文,所有提交至官网的报名材料须使用中文(简体),如需提供英文材料请提前联系承办方,经确认后,另行提交。

(四)赛程安排

大赛分为初赛评审与全国总决赛两个阶段。

1.大赛通知发布

时间:6月3日

内容:大赛官网公布本届大赛参赛方式、报名须知、作品要求、奖项设置等详细信息。

2.大赛报名时间

时间:6月3日-8月23日

内容:参赛团队在该时间段内在大赛官网进行注册报名。

3.资格审核

时间:6月3日-8月26日

内容:参赛团队在该时间段内接受参赛资格审核。

4.作品提交时间

时间:6月3日-8月30日

各参赛团队在截止日期前按照参赛要求网上提交参赛作品,承办单位负责参赛作品收集系统统计和联系工作等。

5.初赛评审与晋级结果发布

时间:8月31日-9月30日

内容:初赛采用网上评选形式进行。参赛者通过大赛官方渠道提交参赛作品,评审专家将对全部提交成功的作品,从题目创新及实施的合理性、创造性、应用价值、文字表述的规范性对参赛作品进行线上评审,最终按照综合得分排名评选出优胜作品晋级到决赛。2024年9月下旬大赛公布进入决赛团队名单。

6.决赛评审

时间:10月19日-20日

内容:决赛采用线下路演与答辩相结合的形式(根据情况进行具体安排),全国总决赛将在武汉理工大学举行。决赛中,每个参赛队伍可在现场进行系统演示,包括但不限于使用PPT讲解方案、接受专家提问并答辩,专家从作品的独创性、应用前景和演示效果等角度对参赛作品打分,最终根据参赛作品综合得分确定获奖名次。

注:注册报名、资格审查和作品提交具体截止时间为当天23:59。时间如有调整,以大赛官网公布为准。

企业赛道另行通知。

(五)奖项设置

本届大赛面向参赛作品设置一等奖(含冠军、亚军、季军各1名)、二等奖、三等奖,并评选优秀组织奖和优秀指导奖。其中“优秀组织单位”的评奖依据为代表队的竞赛准备和精神风范,“优秀指导教师”的评奖依据为教师在参赛作品中的指导与引领作用。

获得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组织单位、优秀指导教师的单位及个人颁发相应荣誉证书,一等奖、二等奖颁发相应奖金。

所有入围总决赛的参赛作品,将在决赛期间进行相关展览展示。

本办法解释权归大赛秘书处所有。

(六)赛事官网

https://cpipc.acge.org.cn/cw/hp/2c90800c8093eef401809d348f8b0653


三、“华为杯”第六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

“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以下简称“大赛”,英文名称:China Graduate AI Innovation Competition)是“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之一。大赛以“AI赋能,智领世界”为理念,围绕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主题,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激发研究生创新意识,提高研究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着力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高端人才,为人工智能领域健康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大赛秘书处设在浙江大学,2024年第六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由哈尔滨工程大学承办。

(一)大赛主题及参赛作品

本届大赛主题为:AI赋能,智领世界

围绕人工智能创新主题,进一步激发研究生创新意识,提高研究生创新和实践能力,举办以“AI赋能,智领世界”为主题的第六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本届大赛将秉承“创新赋能”原则,聚焦新一代人工智能相关技术探索,设计有明确场景驱动的创新方案,如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制造、智慧海洋、智慧教育、智能医疗、智慧城市、智慧农林、社会治理、教育养老、环境保护、司法服务等领域的深度应用。

大赛赛题由开放命题、地方赛题、企业赛题组成,参赛队伍可自主选择赛题类型。开放命题分为技术创新与应用创意两个类别,题目可自拟。技术创新类强调软硬件结合,重点考察原型系统的设计与展示;应用创意类强调重大领域场景,重点考察技术的可行性和应用落地的潜在价值。地方赛题及企业赛题相关通知另行发布。本届竞赛设国际参赛组,具体参赛方式,另行发布。

每支参赛队伍可根据兴趣及技术能力任选一个类别参赛,同一参赛队员只允许报名参加一个类别。参赛作品应当遵循相关设计要求、开发指南与规范。参赛者应充分发挥创新能力,自由选择应用场景并自行获取相关数据,最终提交具有原创性并能展示其应用潜力的参赛作品。

(二)参赛对象及方式

1.参赛对象

凡具有正式学籍的研究生、已获得研究生录取资格的本科生均拥有参赛资格。参赛选手所在研究生培养单位负责审核报名参赛资格。大赛组委会秘书处单位具有对参赛人员资格进行抽查的权利。

2.参赛方式

参赛形式可以是个人或团队形式,且每人只能参加一支队伍。以团队形式参赛的队伍,每队最多不超过4人,其中在读研究生比例不低于50%,参赛队伍队长须为在读研究生,且队员分工明确。允许跨校、跨年级、跨专业组队,以作品第一作者所在单位为参赛单位。参赛团队和选手可申报指导教师,每个参赛队伍最多可申报2名指导教师。通过资格审查后,在大赛期间不得更改团队成员和排序,以及指导教师信息。

(三)作品提交要求

大赛分为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在每个阶段,参赛队伍须按照要求按时合规地提交参赛作品。提交的作品材料中不得体现学校、学院或导师等影响比赛公平的信息。团队信息(名称、成员、排序以及指导教师等)以初赛报名信息为准。

1.初赛阶段

参赛者须根据赛题作品规范提交参赛作品简介(无模板,300字以内)、项目文档(基于标准模板完成项目内容的详细阐述)、项目视频(充分展示团队成果)、其他可选辅佐材料(技术可行性、产品尽职调查报告等项目相关内容)。本次大赛鼓励原创性工作,作品的核心创意和主要开发过程须在大赛期间独立完成。

2.决赛阶段

参赛者须通过汇报和展示的形式,全方位呈现作品开发流程、技术概要、创新要点和潜在应用价值,具体安排以正式通知为准。

(四)赛程安排

1.报名时间:2024年5月8日—7月31日

工作安排:参赛队伍须在此时间段在大赛官网进行注册报名,并接受参赛资格审核。

2.作品提交时间:2024年5月15日—8月7日

工作安排:参赛队伍在截止日期前按照参赛要求网上提交参赛作品,由承办单位负责参赛作品收集统计和联系工作等。

3.初赛评审与晋级结果公布时间:2024年8月8日—9月7日

工作安排:进行初赛评审,并于2024年9月上旬公布决赛名单。

4.决赛评审时间:2024年9月24日-26日

工作安排:进入决赛的参赛队伍进行现场路演及答辩评审。

(五)奖项设置

1.本届大赛将设一等奖(前3名设冠军、亚军、季军奖)、二等奖、三等奖。

一等奖奖金:

冠军1名,奖金5万元;

亚军1名,奖金3万元;

季军1名,奖金2万元;

冠亚季军之外,其他获得一等奖队伍,每队奖金0.5万元;

二等奖奖金:获得一等奖队伍之外,其他进入总决赛并参赛队伍,每队奖金0.2万元;

三等奖名额:其他初赛前35%以内参赛队伍,颁发获奖证书。

2.华为赛题专项奖名额及奖金:共15队,合计奖金10万,分设一等奖、二等奖:

一等奖5队,每队奖金1万元;

二等奖10队,每队奖金0.5万元。

3.哈尔滨赛题专项奖名额及奖金:共15队,合计奖金10万,分设一等奖、二等奖:

一等奖5队,每队奖金1万元;

二等奖10队,每队奖金0.5万元。

4.优秀组织奖:由大赛组委会颁发奖杯;

5.优秀指导教师奖:由大赛组委会颁发证书。

(六)赛事官网

https://cpipc.acge.org.cn/cw/hp/2c9088a5696cbf370169a3f8101510bd

 

四、中国研究生乡村振兴科技强农+创新大赛第四届科技作品竞赛

“中国研究生乡村振兴科技强农+创新大赛第四届科技作品竞赛”是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乡村振兴科技强农+”主题赛事五个专项赛事之一,旨在营造研究生创新良好氛围,着力培养一批学农爱农强农兴农的拔尖创新人才,助推美丽乡村建设发展。

(一)参赛对象

参赛人员应为2024年10月1日前在中国正式注册的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含留学生)和已获得免试推荐研究生资格的应届本科毕业生(需提供学校推免资格证明、录取证明),或国外高校注册在读研究生。其中硕博连读生(直博生)在今年10月1日以前未通过博士资格考试的,按硕士生学历申报;没有实行博士资格考试制度的学校,此类学生注册硕士学籍后前两年按硕士学历申报、后续按博士学历申报。

(二)参赛方式

1.报名方式

参赛学生须在大赛官网上注册、完善报名信息。参赛学生所在研究生培养单位进行资格审核后在官网上提交参赛作品。报名及作品上传截止日期为8月10日。作品可按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申报,集体作品须由3-6名学生共同参与完成。本次大赛不收取任何报名费。

2.参赛队伍食宿及差旅安排

1)国内赛道决赛期间参赛队伍食宿由大会统一安排,差旅费、住宿费自理。专家、工作人员食宿费用及参赛队伍的用餐费用由承办单位承担。

2)国际邀请赛最终进入决赛答辩环节的队伍,其往返交通费、食宿费用由承办单位承担。

(三)赛道及赛题设置

1.国内赛道

申报参赛作品必须是与乡村振兴和科技强农相关,服务于农业农村发展的科技作品。具体形式分为科技发明制作类、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具体赛题范围:紧密围绕大食物观视域下的国家粮食安全与农业安全、农业新质生产力、农林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人类的营养与健康、寒地特色生物资源高值化利用问题等重大选题,挖掘高校在农业与生命科学、农业资源与环境科学、智慧农业与计算机科学、农业工程与自动化科学、农林经济管理与社会科学等领域具有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释放区域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特点,形成具有重要理论价值或重大生产实际意义、且有望实现产业化的成果。

2.国际赛道

国际赛道设置旨在深入推进国家向北开放新高地战略,增进中蒙俄国家间教育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和远东地区发展,进一步加强高端人才的联合培养和高水平科研合作,助力新时期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和快速发展,为中蒙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做出研究生教育方面的贡献。具体形式分为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具体赛题范围:新时代背景下国际农业贸易与合作、农产品贸易、农业科技合作、现代农业发展与管理、粮食安全等重大选题。国际参赛队伍采取定向邀请参赛方式,高校推荐参赛队伍可与承办单位东北农业大学联系,确定报名资格及相关材料,评审以国际赛道评审要求为准。

(四)作品形式

作品形式分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集体作品须由3-6名学生共同参与完成。申报参赛作品必须是与乡村振兴、农业农村发展相关的科技作品,国内赛道按作品分类(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自然科学类作品、社会科学类作品)进行评审。国际赛道按作品分类(自然科学类作品、社会科学类作品)单独进行评审。

1.科技发明制作、自然科学类(按小类划分)

A 农业(包括农业生物、农业机械、农业水土、农业信息技术与智能化、食品生物技术与工程等)

B 机械与控制(包括机械、仪器仪表、自动化控制、工程、交通、建筑等)

C 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电信、通讯、电子等)

D 数理(包括数学、物理、地球与空间科学等)

E 生命科学(包括生物、药学、医学、健康、卫生、食品等)

F 能源化工(包括能源、材料、石油、化学、化工、生态、环保等)

2.社会科学类(按大类划分)

A 经济

B 社会

C 法律

D 管理

E 自填

(五)作品要求

1.所有参赛作品须由1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指导教师推荐,并经本单位研究生管理部门审核确认。每件作品可由不超过2名教师指导完成,每位指导教师最多指导2件作品,每位参赛队员只能作为1件作品完成人进行申报。

2.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参赛报名日期前两年内完成的作品或成果。已在国际、国家级竞赛中获奖的作品不在申报范围之列。

3.申报参赛作品需研究生署名第一完成人,研究生须承担申报作品90%以上的研究工作。

4.参赛作品涉及下列内容时,必须由申报者提供有关部门的证明材料,否则不予评审。

1)动植物新品种的发现或培育,须由所在单位科研部门开具证明。

2)对国家保护动植物的研究,须有该项研究的过程中未产生对所研究的动植物繁衍、生长不利的影响的说明和承诺。

3)新药物(含兽药、农药)的研究,须有卫生(农业)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鉴定证明。

4)医疗卫生研究须通过专家鉴定,如有在公开发行的专业性杂志上发表过的文章请同时提交。

5.竞赛设立作品自查环节,申报学校签订《中国研究生乡村振兴科技强农+创新大赛第四届科技作品竞赛申报单位资格审查承诺书》,承诺作品符合相关要求。其中,社会科学类和境外研究生提交的参赛作品,需进行意识形态审查。

6.参赛作品均需提交《作品申报书》《专家推荐书》等材料(具体要求详见附件1);参赛单位需对本单位推荐作品进行资格审查、学术诚信审核,并提交《资格审查承诺书》《作品推荐清单》等材料(具体要求详见附件2)。所有材料由推荐单位统一提交至竞赛官网。

7.初审后入围决赛答辩的参赛作品需提交纸质书面材料以及实物作品,报送时间和要求另行通知。

8.所有作品、材料均需按规定格式提交,不符合要求提交的作品不予评审。资格审查通过后,不得变更项目,不得更改队伍成员、排序及指导教师信息。

9.为确保参赛作品质量,要求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进行优秀作品预赛遴选,预赛办法由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制定。国内赛道每个学校选送参加竞赛的作品总数原则上不得超过6件,在读研究生规模7000人以上的学校,其提交作品总数可适当放宽为9件。各高校提交作品原则上需要兼顾三类作品。每名研究生个人限报1件作品。作品不按照申报人学历进行分类。

(六)赛制安排

1.初赛(线上评审)

1)国内赛道参赛队伍申报作品通过组委会会议审核后,评委按照评审细则对所上传的参赛材料进行初评,分类别确定三等奖作品及入围全国总决赛的作品。

2)国际赛道线上初审单独组织,专家评审后确定进入总决赛答辩环节的作品。

2.总决赛(现场答辩)

1)国内赛道入围总决赛答辩作品需在接到决赛通知后,在主办单位规定时间内向主办单位提交纸质文本(提交时间及份数另行通知),并按时参加决赛现场答辩。经决赛评审专家评审后决出一等奖、二等奖作品。

2)国际赛道参照大赛评审规则单独评审,确定前三名获奖作品并颁发证书及奖杯,国际赛道不设奖金。

3.巅峰对决赛(冠军争夺赛)

国内赛道总决赛评审出的各类作品一等奖前三名进行进行综合路演及答辩,通过巅峰对决赛评选出全国冠军、亚军、季军队伍各1支,同时推荐冠军队伍参加总会全国大赛“研究生创新实践之星”评选。

(七)赛程安排

1.组织申报阶段(自通知下发之日至2024年8月10日)

作品上报之前,各研究生培养单位需做好动员、预赛、推荐及资格审查等工作。8月10日之前,请将本校参赛作品推荐清单及各参赛作品在竞赛官网提交。

2.线上评审阶段(2024年8月10日至8月25日)

竞赛组织委员会组织成立专家评审委员会。通过线上评审产生晋级全国总决赛现场答辩的作品,入围全国总决赛现场答辩的参赛队伍须继续完善作品,准备决赛的相关材料,具体要求见决赛通知。

3.全国总决赛现场答辩阶段(2024年9月25日至9月26日)

按类分组别进行现场演示及答辩,评选出全国一、二等奖队伍及作品;并通过巅峰对决赛决出全国冠、亚、季军队伍各1支。

4.比赛联合活动及成果推广阶段(赛后)

按赛事安排开展系列赛事联合活动,做好比赛成果推广、经验交流、人才推介等系列活动。

(八)奖项设置

1.国内赛道奖项设置

1)竞赛设全国冠、亚、季军及全国一、二、三等奖奖项,获奖比例不超过进入初审阶段作品总数的1/3,其中一等奖占比15%(含冠、亚、季军队伍各1支)、二等奖占比35%、三等奖占比50%。三等奖由初审专家评审后直接得出,不参加现场答辩环节;一等奖、二等奖经初审入围全国总决赛现场答辩,由现场答辩赛专家评审后得出;全国冠、亚、季军,由各类作品一等奖前三名进行综合路演及答辩后决出,同时推荐冠军队伍参加总会全国大赛“研究生创新实践之星”评选。

2)竞赛设立团体总分奖和优秀组织奖。团体总分奖以获奖作品的推荐院校为单位计算参赛得分,团体总分按名次排列,按位次公布。各等次奖计分方法如下:一等奖作品每件计100分,二等奖作品每件计70分,三等奖作品每件计40分。如团体总积分相等,则以一等奖的个数决定同一名次内的排序,以此类推至三等奖。优秀组织奖是奖励在竞赛组织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院校,优秀组织奖由竞赛组委会评定。

3)竞赛设置优秀指导教师奖,竞赛组委会向冠、亚、季军、一等奖作品指导教师颁发优秀指导教师证书。

4)参加现场答辩并获奖的作品,确认资格有效的,由竞赛组委会向全国冠、亚、季军作者颁发奖杯,并颁发奖金;向全国一、二等奖作者颁发证书,并颁发奖金。

2.国际赛道奖项设置

国际参赛作品经专家评审后,确定前三名获奖作品并颁发证书及奖杯,国际赛道不设奖金。

(九)其他事宜

1.监督与解释权声明

本次竞赛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最终解释权归中国研究生乡村振兴科技强农+创新大赛第四届科技作品竞赛组织委员会所有。

2.授权书

本次竞赛所有作品作者须签订《中国研究生乡村振兴科技强农+创新大赛科技作品授权书》,授权中国研究生乡村振兴科技强农+创新大赛第四届科技作品竞赛组织委员会集结出版和成果推介宣传。

(十)赛事官网

https://cpipc.acge.org.cn/cw/hp/2c90800c7a132603017a1395f2c105f9

 

五、第一届中国研究生“文化中国”两创大赛

中国研究生“文化中国”两创大赛(以下简称“大赛”)是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之一,是系列大赛中首个文科主题的创新实践公益性赛事。大赛秉承“传承、发展、创造、创新”的办赛理念,坚持“赓续中华文脉、坚定文化自信”的办赛宗旨,鼓励研究生投身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创新实践中,引导广大研究生深学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强化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担当,激荡起文化“两创”的创新热潮,为国家、社会发现、培养、输送文化领域“两创”型人才。

(一)赛题说明

赛题1:中国神话传说与民间故事的创意改编

背景说明:古代神话是中国文学史的开端。神话传说中所表现的那种不畏艰险、不畏强暴、追求光明、锲而不舍的伟大精神,铸就了中华民族的性格特征。民间故事是一直在人们口头流传的文学作品,体现了民众的智慧,对每个时代的文人创作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中国神话传说与民间故事进行创意改编,具有重要的创新价值与现实意义。

赛题要求:本赛题鼓励参赛选手和团队针对中国古代的经典神话传说和优秀的民间故事进行创意改编,通过数字文化、戏剧影视、文学创作三种形式参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和发展当代新文化。

赛题2:孔子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背景说明:在当今世界文化多元的发展背景下,距今已有2000余年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理念,尤其是孔子创立的儒家文化思想,仍然对解决人类需要思考的世界性问题有所裨益。联合国总部有孔子的八个字“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表明孔子的这一思想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接受。孔子的价值不仅停留在历史中,更对每一个中国人的思想产生根深蒂固的影响。同时,儒家思想中的行事习惯和文化心理也具有超越国界与民族的意义,是属于全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

赛题要求:本赛题不限作品形式,鼓励参赛选手和团队以孔子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参赛,推动儒家文化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赛题3:中国圣贤与智者心目中的美善世界

背景说明:每个人都生活在由时空、事物、他人、自己构成的世界中。世界之大,举凡物质利益、伦理道德、精神自由、个性解放、人际关系、家国社会、国际政治、生态环境等等,无所不包。世界美善与否直接关系着每个人的尊严、幸福及品格养成,每个民族和文化都有其关于美善世界的畅想。中国圣贤与智者心目中的美善世界,代表着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于历代典籍、名胜古迹、考古遗存、说书唱戏、舞蹈音乐、非遗手造、家风民俗等等之中,既提供为人处世(包括处理私事、公事乃至国际政治事务等)的范导,亦赋予日常生活以意义。

赛题要求:本赛题不限作品形式,鼓励参赛选手和团队发掘不同时代、不同学派、不同形态的“中国圣贤与智者心目中的美善世界”素材,通过数字文化、非遗手造、文旅融合、戏剧影视、文学创作、舞蹈音乐等有感染力的方式,展示某一种“中国圣贤与智者心目中的美善世界”形态,阐释其现代生命力。

赛题4:舞蹈专项赛题

题目1:传华夏正声,绘时代舞谱

题目2:“齐风鲁韵”的舞蹈表达

背景说明:舞蹈专项赛题的命题紧扣本届大赛“文化中国”“两创”“齐风鲁韵”等总主题关键词,设置两个题目:1.“传华夏正声,绘时代舞谱”是全国通用题目,希望通过“舞蹈”独特的艺术形式,“传华夏正声”(即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绘时代舞谱”(即立足新时代,用舞蹈语言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做一份贡献)。2.服务地方的题目“齐风鲁韵的舞蹈表达”主要激励参赛院校和团队通过对赛事承办方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研习,创作和展示一批弘扬“齐风鲁韵”地域特色和文化精神的优秀舞蹈作品。

赛题要求:两个题目鼓励参赛选手和团队通过舞蹈创作、表演、教学展示等形式参赛,通过舞蹈艺术语言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赛题5:开放赛题

凡是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遵循,涉及“文化中国”主题,尤其是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各类文化文艺作品(含戏剧影视、文学创作、数字文化、非遗手造、文旅融合、舞蹈音乐或其他作品)均可报名参赛。

(二)参赛规则

赛题1、2、3、5

1.参赛资格

参赛对象为中国(含港澳台地区)高校、科研院所的在读研究生和将于2024年9月入学的研究生,以及国外大学在读研究生和国内大学在读留学研究生。

2.人数要求

以参赛队为基本报名单位,每个参赛队由1-5名学生组成,设置队长1名。每个参赛队可选指导教师1-2名。

3.作品提交

参赛队在大赛官网上注册(已获得研究生入学资格的应届本科毕业生,请在注册时备注研究生培养单位)、完善报名信息、组队。参赛人员所在研究生培养单位进行资格审核后在官网上提交参赛作品。

4.作品要求

参赛以作品为单元,同一队伍可以同时参与多个赛题,同一赛题提交作品数不超过2个,同一作品不得重复参与不同赛题。参赛作品内容应紧扣大赛主题及赛题要求,必须为原创的新作品,不得用已公开发表或在其他赛事获奖的作品参赛。

5.知识产权与作品版权

参赛作品的知识产权归参赛者所有。大赛组委会有权将参赛团队提交的参赛作品、作品相关、参赛团队信息用于宣传品、相关出版物,有权指定及授权媒体发布、官方网站浏览及下载、展演(含巡演)等活动项目。

6.组织声明

专家委员会享有对赛题的最终解释权,保留对比赛规则进行调整修改的权利、比赛作弊行为的判定权利和处置权利、收回或拒绝授予影响组织及公平性的参赛团队奖项的权利。

赛题4(舞蹈专项赛题详见大赛官网)

舞蹈专项赛题分为专业和非专业两个赛道参赛和评奖,主要围绕舞蹈创作、舞蹈表演、舞蹈教育三个组别制定比赛规则。

(三)赛制赛程

本届大赛分为初赛与全国决赛两个阶段。

1.初赛

参赛学生通过大赛官方网站提交参赛作品。评审专家组将分赛题和组别分别对参赛作品进行在线评审,并最终确定进入决赛的作品。如有需要,评审专家可要求参赛队员通过腾讯会议进行视频、语音远程答辩,以求对参赛队和参赛作品充分了解,做出合理的评审决定。

初赛阶段各赛题的主要评审标准详见官网:

https://cpipc.acge.org.cn//cw/detail/2c9080178e896671018e97ce7525018b/2c9080188fc20569018fc3d5db430449

大赛决赛入围名单在大赛官网公示,公示期不少于5个工作日。公示期间,接受各校师生书面举报与申诉。举报与申诉需完整填写《中国研究生“文化中国”两创大赛复议申请表》。  

2.决赛

决赛为现场展示。进入决赛的参赛选手将到决赛现场对自己的作品进行现场演示和讲解,并且回答大赛专家委员会委员的提问。大赛专家委员会将现场对进入决赛的作品进行评比和打分。

3.赛程时间表

赛程

主要内容

时间

报名及作品提交

提交报名信息、作品

2024.05.31-08.18

参赛资格审核

申报单位审核

2024.05.31-08.20

初赛评审

专家评审

2024.08.21-09.09

入围公示

公示进入决赛参赛队伍与作品

2024.09.10-09.14

舞蹈赛道决赛

现场展演、评审及颁奖典礼

2024.09.20-09.22

决赛

现场路演、评审及颁奖典礼

2024.09.27-09.29

注:具体时间根据大赛的实际情况可能进行调整,请及时关注大赛官网通知。

(四)作品提交要求

赛题1、2、3、5

1.参赛作品提交形式为带语音讲解的PPT和附件。需将参赛作品(文档、图片、视频、动画、带语音讲解的PPT等)打包压缩上传至百度云盘,上传完成后为参赛作品压缩包生成分享链接(提取方式务必选择分享链接自动填充提取码)并确保链接1年内有效,随后在系统提交作品处提交作品链接。压缩包命名规则:赛题-团队名称-作品名称。初赛阶段不要求参赛队伍提交实物。      

2.PPT是初赛评审的主要依据,包括但不限于创作背景、设计理念、创新创意、效果演示等内容,PPT必须提前录制语音讲解,并可以动画、视频等形式展示,播放时间不超过5分钟。

3.评审中需要保密的信息不得在作品视频和附件中体现,参赛作品中严禁出现个人信息、指导教师信息、学校信息及其他赛事标识等。

赛题4(舞蹈专项赛题详见大赛官网)

(五)大赛奖项设置与奖励办法

大赛分赛题评审。初赛各按提交作品数量确定一定比例推荐进入决赛。决赛设置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并评选优秀组织单位和优秀指导教师。此外,根据主题赛事特点设置专项奖及其他特色奖项。

(六)赛事官网

https://cpipc.acge.org.cn/cw/hp/2c9080178e896671018e97ce7525018b

 

 

下一条:贵州医科大学关于2024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课程学习的通知

关闭